上海市职业教育资源中心
上海市职业教育数字图书馆
首 页
悦·读
乐·听
动 态
活 动
研 究
机 构
民国时期中学历史教科书研究
作者:
王正瀚著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年11月
ISBN:
978-7-5444-4833-8
专业分类:
教育类
访问:
1667次
阅读:
47次
收藏:
23次
中图分类: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中等教育 > 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
推荐:
0次
开始阅读
收藏
推荐
打分:
目录
封面
版权页
目录页
绪论
一、课题的缘起与研究价值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三、研究对象、范围和方法
四、研究创新之处
五、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第一章 近代中国学校历史课程与新式历史教科书的出现
第一节 清末学制转型中的历史课程设置
一、中学历史课在中国的出现
二、“壬寅癸卯学制”中的历史课程
第二节 新式中学历史教科书的诞生
一、教会学校的启蒙和日本版历史教科书的传泽
二、国人自编历史教科书的起步
第二章 新的起点: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的初步发展(1912—1921年)
第一节 民初学制与中学历史教科书概况
一、“壬子癸丑学制”和“课程标准”的问世
二、民初国史教科书的原创与世界史教科书的编泽
第二节 教科书中的史观变化
一、对历史的认识
二、对历史分期的不同诠释
第三节 “民主”、“共和”理念下之教科书新貌
一、除旧布新
二、观念变迁
第四节 教科书的编撰特点
一、章节体例的发展
二、结构的扩充
第三章 成熟与多元: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的“黄金时代”(1922—1936年)
第一节 学制和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纲要)的演迸
一、“壬戌学制”和1923年中学历史课程纲要的出台
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学制调整与抗战前的中学历史课程标准
第二节 各种史学新思想在教科书中的涌现
一、进化史观的主导
二、“综合研究”的视野
三、唯物史观的萌芽
第三节 教科书内容特点剖析
一、教科书叙述中的个性解放精神
二、关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若干问题
三、倡导三民主义
四、谴责列强的侵略暴行,激发抵抗斗志
第四节 历史教科书编撰方面的完善
一、“二重证据法”等史学方法与成果的引入
二、体例和结构的发展
三、语言和文字编排的变化
第四章 工具性的强化: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的“变奏”(1937—1949年)
第一节 战时教育方针的制定和历史课程标准的修订
一、战时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
二、历史课程标准的修正与改订
第二节 教科书叙述中的转变
一、弘扬传统文化和重视本国历史
二、政府和领袖的“宣传器”
第三节 教科书的史观和编撰概况
一、史观变化
二、编辑情况概述
第五章 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编审与学者的思考
第一节 教科书的编审与“案件”
一、编审制度的变迁与教科书“案件”
二、剖析与反思
第二节 民国学者对中学历史教科书问题的思考
一、关于教科书的编写
二、关于教科书的使用
三、学者思考的价值
结语
一、民国时期史学和教育的发展是中学历史教科书近代化的推动因素
二、历史教科书是社会和时代变迁的“映射物”
三、教科书在一定程度上是政府意志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反映
四、借鉴与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出版社相关图书
岁月如歌
上海教育出版社
郭宇一
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应用
上海教育出版社
程书丽著
风云十年(2003~2013)
上海教育出版社
卢广华主编
教育均衡化在浦东的实践
上海教育出版社
王晓科主编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上海教育出版社
卢家楣主编
新书上架
心理罪
重庆出版社
雷米著
我的奋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罗永浩著
数学与人类文明
延边大学出版社
蔡天新著
三体
重庆出版社
刘慈欣著
魔法数学
现代出版社
白丁编
民国时期中学历史教科书研究